牛三星汤
牛杂汤
我一直以为饮食是一个城市给人最深刻的记忆之一,我们形容一道佳肴,总要说“色香味”俱全,其实味觉的形成,往往还要借助于嗅觉、触觉来共同完成。也许正是因为一道佳肴能全面刺激人的感觉器官,所以才能在一个人的大脑皮层留下最为清晰的印象。
而当很多的印象集合在一起,变得立体,变成历史,也就可以称之为所谓的地方文化了,广州特有的饮食文化就是这样一个集体记忆的存在。时下的广州固然云集八方美食,但如果要给外来游客留下文化的印记,地道的滋味,一定非广州的小吃莫属了。
文字/记者卢晓菲图片/记者杨勤
童年回忆———牛杂路边摊
还记得小时候,经常见到路边卖牛羊杂的小摊档。寒风瑟瑟的冬天也好,汗流浃背的夏天也罢,只要远远看到那辆冒着腾腾热气的小车,我就会不顾一切地飞奔过去。递上三五毛钱,小贩就会熟练地从咕噜咕噜沸腾的褐色汤里挑起一根牛肠,剪成几小块放进碗里。然后再拿起一块牛肺,同样地咔嚓几下子,然后用一根长长的竹签,小心地把牛肠、牛肺“梅花间竹”地穿起来,然后浇上酱递过来。小车上还放了些小罐子,都是些辣椒酱之类的调料,根据自己喜好还可以加一点。
拿起一串牛杂就在路上边走边吃,热乎乎的牛杂有着特殊的香味,而且还很爽口弹牙。后来读书离开了广州,在街上偶尔看到炸臭豆腐就会很想念广州的牛杂。牛杂是和特定的市井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,它是我童年最深刻的美食记忆之一。
秘制滋味———离不开本地
曾有一位留学国外的同学回广州,直言他最想吃的就是牛杂。虽然国外唐人街也有做牛杂的,但味道始终不及广州的好。虽然牛杂店散落在大街小巷,不为人所注目,但识食之人还是能找到几家。如这家风味馆是1984年开的,一直延续了传统的做法,老板罗先生用牛肠、牛肺、萝卜加了花椒、八角等五种味料的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