渐入盛夏,严防病从口入。
夏季饮食不当,五种肠胃病找上门
近期本市黑色、红色高温警报频发,去暑的冷饮、啤酒、晚上乘凉时的夜宵都备受青睐。不过在大饱口福的同时,切记清洁、清淡、适量的健康饮食原则。否则,五种夏季肠胃病就有可能找上门。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,切莫胡乱判断、随意用药对付,以免耽误病情。
认清症状,及时就诊
细菌性食物中毒夏季常见的食物腐败、沙门氏菌和肉毒毒素都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,而且来得比较突然,患者会上吐下泻、发高烧、出现水样便。出现相关症状时,应向周围一同进过餐的人询问是否出现同样的问题,若有,要向医生报告以寻找病源。食物中毒对年纪大的人有危险,因为起病急,有可能出现休克症状,危及生命。
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同样是发烧、腹泻等,有黏液脓血相兼的大便,患者会有排便排不干净的感觉。细菌性痢疾会通过病人吃剩的食物、手接触和污染过的食具、物品等传染给其他人。
急性肠胃炎急性肠胃炎的原因较多,进食不洁食物是主要原因之一。夏季人常进出空调房里生活,冷暖温差下,身体抵抗力相应减弱。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包括水样大便式的腹泻,如未及时控制会造成身体脱水。因此,室温和外界温度落差较大时应增加衣物,在温度低的室内预先放长袖衣服御寒。此外,有时肠胃炎会伴随呕吐,服药后呕吐可能影响药效,此时应遵医嘱补服或进行其他处理。
副伤寒副伤寒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染,在饮食不卫生、吃了污染的食物时可能发生。其表现主要包括:拉稀、发烧、在服用退烧药物后仍然没有好转、白细胞下降等。
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在炎热的夏天也较易出现,因为夏天白天变长,人更喜欢在夜晚聚餐、烧烤,喝啤酒或是喝大量的饮料,高脂肪饮食增加胰腺的负担,有时会出现急性胰腺炎,发作的时候中上腹像刀割一样疼痛,呕吐,急性胰腺炎非常危险,在夜间急诊里也很常见。
管住孩子手与口
暑假本应是青少年好好休息、调整状态的时间,可不少孩子却在这段时间里闹开了肚子。他们与成年人不同,没有健康的饮食意识,更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,一双小手到处乱摸,抓起东西就往嘴里送,因此患病几率比大人高出不少。让孩子远离肠道传染病,关键管住手与口。
在确保食物、餐具清洁的同时,也要让孩子遵循用餐规律,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,每餐要有乳制品,每天都要摄入蛋白质、谷类、水果和蔬菜,每天要保证摄入1升半水,多吃清淡、容易消化的食品,同时,也可适当吃些粗粮。
其次,孩子饭前、便后一定要洗干净手。还应注意多喝开水少吃冷饮。少儿肠胃系统原本脆弱,若过度摄入冷食,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,胃内酸度降低,杀菌作用减弱,更易诱发胃肠道炎症。
名医档案
刘文忠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,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。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。
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,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。
三道安全闸:
原料、烹调、贮存
高温季节,饮食不洁致病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,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。这是由于高温使微生物更易生长繁殖;另一方面这段时间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,易感性增加。要吃得安全,须严把三道安全闸———原料切勿贪图便宜或抱侥幸心理,选择不新鲜食物,更不可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、家畜。
烹调制作凉菜的原料必须非常新鲜、卫生,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,现做现吃。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,不要过分追求生鲜。不吃毛蚶及炝虾等生食水产品。
贮存烧好的饭菜,一定要放在干燥、通风、温度较低的地方,搁置时间不能太长。冰箱并非保险箱,贮存食物也不能过久。对剩饭剩菜的处理更要当心,存放前须重新加热煮透、充分放凉,之后才能放入冰箱内或凉爽处,食用前确保再次加热煮透。此外,在正规商店购买熟食时认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不要光顾无证摊档。
夏季饮食原则:清洁、清淡、适量
除了注意食物清洁外,清淡、适量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。
夏季,细粮与粗粮要适当配搭吃,一个星期3餐粗粮为宜。稀与干适当安排,二稀一干为宜。早上吃面食、豆浆,中餐吃干饭,晚上喝粥。菜肴以青菜、瓜类、豆类等蔬菜为主,辅以荤食。老人可多吃些鱼类。
不可暴饮暴食,尤其晚餐切勿饱食。老人、小孩消化力本来不强,夏季就更差。且留八成饱,有助食欲增强。
喝水六要六不要
酷暑,人体需要大量饮水。需强调的是,喝水有“六要”和“六不要”。 要慢喝,不要猛饮。大量喝水会加剧体内盐分的流失,以致水喝得越多,盐分流失得也就越快。
要多喝白开水,少喝汽水。汽水不含盐分,而且气体会在胃内产生饱胀感,妨碍体液的补充和吸收。此外,汽水中过高的糖分会引发胃部不适。
要定时饮水,不要等口渴时再饮水。当身体特别想喝水时,表明身体的器官已处于极限,所以应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。
要多喝白开水,不要喝自来水。直接饮用自来水有害,自来水中的氯气和残留的有机物质会相互作用。而白开水已把有害物质蒸发掉了,又能保证人体摄入必需的营养物质。
要喝新鲜开水,不要喝“陈”水。新鲜开水不但无菌,而且含有多种矿物质。但“陈”水可能引发中毒。
要喝加盐的温开水,不要喝冰水。冰水虽然会带来暂时舒适感,但由于水分子大部分处于聚合状态,不容易渗入细胞。而热饮料单分子多,能迅速渗入细胞并及时纠正细胞的缺水状态。正确的饮水选择是:低糖、无碳酸气、含钾、钠(盐分)的饮料,并以中等量、分多次饮用。